追逐流量别“跑丢”了安全
直播间里主播一声鼓劲,屏幕前便有人盲目“开练”,没几步便肌肉拉伤进了急诊;周末兴起加入网红骑行路线,路况不熟一头栽进深沟;为拍几张“硬核”溯溪照,无视警示牌踏进激流险境——近期频发的事故通报,剥开“新鲜刺激”的外壳,暴露出一个赤裸现实:在追逐流量裹挟的热门玩法时,太多人把安全常识“跑丢”在了路上。
社交平台热衷制造流行,算法精准推送“爆款”,营造出“别人行我也行”的错觉,却自动过滤掉背后的危险系数和专业门槛。运动损伤、交通意外、野外遇险——每一次侥幸脱险或惨痛代价,都在拷问:究竟是追求“出片率”的虚荣心作祟,还是对风险评估的彻底无知?或是对公共规则的公然漠视?
热度无罪,潮流无罪,但安全应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我们乐见生活多姿多彩,却也必须诘问:当危险玩法被不加甄别地包装、传播、效仿,平台推送机制是否应带“安全预警弹窗”?社群组织者是否尽到风险告知之责?盲目打卡的文化氛围,又该如何纠偏?流量生意不能只算“点击率”,更要算清“安全账”。
每一次通报都是一记警钟。别让算法推送的“精彩”,变成事故现场的惨白;别让他人点赞的狂欢,掩盖自救知识的空白。参与新兴玩法前,请按下“暂停键”:技能储备够不够?防护措施有没有?应急预案知不知?环境隐患查没查?给冲动套上理性的缰绳,才能让热门体验真正“热”得持久、安全。
热度终会冷却,但安全的意识必须时刻在线。个体握紧责任,平台扛起担当,组织者守牢底线,我们追逐的“流行”,才不会成为悲剧的起点。(贵溪市耳口乡人民政府、夏梁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