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美丽江西>

一株芦笋“破土”背后的“人大力量”

2025-08-25 10:49

来源:中国网美丽江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走进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峡圳村芦笋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春意盎然,一株株鲜嫩的芦笋破土而出,青翠挺拔。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过去,峡圳村以种植水稻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基本靠天吃饭,一旦发生旱涝灾害,老百姓的收入便大打折扣。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看着峡圳村产业“一穷二白”的局面,牛田镇人大代表、峡圳村党支部书记丁福生忧心忡忡。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一系列问题萦绕在他的心头。

“大家的事就应该大家商议解决。”丁福生想听听大伙的想法和意见。2023年6月,在峡圳村人大代表联络室,选民代表、致富带头人、村“两委”干部等各抒己见,最终确定将芦笋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

起初,村民们对这一新兴产业心存疑虑,担心市场风险和技术难题。

为了打消疑虑,针对芦笋种植过程中村民对技术、销售等方面不熟悉的情况,峡圳村组建了由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芦笋种植工作小组,收集大家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不断优化承包种植方案。经过集体商议,决定采取“人大代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由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农业开发公司承包经营,人大代表挂点管理,农户务工分红,农技员(农业专家)常驻指导,实行标准化种植,做到“统一种苗、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带动47户136名村民种植芦笋438亩,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创收15万元。

“峡圳村芦笋产业虽初成规模,但还停留在种植阶段,衍生产品较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后劲不足。”乐安县人大常委会驻牛田镇峡圳村第一书记詹悦昕在年度述职时提到。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然而乡村要振兴,除了要有主导产业支撑,更要带动农业农村多业态发展,实现“一业兴”走向“百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强劲动力和不竭活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乐安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到增田镇长江村、南村乡望下村、公溪镇荷陂村等设施蔬菜发展较好的地方,开展水果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重点对水果蔬菜种植技术以及深加工产业等方面进行走访调研,提出意见建议21条。其中,“蔬菜种植培训体系不完善”“我县农产品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等建议得到认真研究采纳。

目前,在乐安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推动下,投资330万元改造的乐安县蔬菜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在牛田镇峡圳村施工建设,投入使用后可满足水稻种植、设施农业、农文旅融合等多个方向的实训需求。同时,深入挖掘芦笋衍生产品,与江西省农科院签署技术服务协议,推进芦笋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合作研发芦笋饮料、冻干粉等,推动芦笋由绿色农产品向有机农产品转变升级,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

如今,小小芦笋“破”出致富路、“闯”出大市场,“乐安芦笋”已被评为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被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食客的餐桌,而芦笋饮料等衍生产品也在加快研发中,不久便可在各大商场与消费者见面,形成“跑出村、卖全国”的产业格局。(郭晖)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