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美丽江西>

守正筑基 互鉴拓维 青年续航 -- 文化发展新路径

2025-08-25 15:44

来源:中国网美丽江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文化,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也不是古籍里尘封的文字,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从“国潮”服饰走红、非遗技艺亮相国际舞台,到《中国诗词大会》《只此青绿》等文艺作品频上热搜,中华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破圈”生长,融入日常、走向世界。我们不禁思考:文化何以持续“活”在当下?又怎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软实力”?

守正创新:在赓续根脉中唤醒文化未来

文化传承从不是对过去的机械复刻,更非将传统封存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所谓“守正”,是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守住革命文化里的奋斗底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人民立场;所谓“创新”,是让敦煌壁画通过数字技术“动”起来,让昆曲与流行音乐碰撞出“新声”,让传统榫卯工艺融入现代建筑美学。唯有以“守正”锚定方向,用“创新”打破时空壁垒,才能让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唤醒属于未来的精神共鸣。

文明互鉴:在自信对话中拓宽文化格局

文化自信不是故步自封的“孤芳自赏”,文明对话也不是丧失立场的“全盘西化”。中华民族历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接纳不同文明。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胡商云集”,到如今“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从敦煌壁画中的印度佛教艺术元素,到国产影视剧在海外市场传递的“中国故事”,无不证明:唯有扎根自身文化土壤,坚定“各美其美”的自信,才能在“美人之美”的对话中汲取养分,最终实现“美美与共”的文明图景,让文化在交流互鉴中更具生命力。

青年力量:在躬身入局中重塑文化角色

当Z世代为故宫文创“买单”、用短视频解读《论语》、在汉服社团传承传统礼仪,青年与文化的关系早已从“隔着橱窗看展览”的旁观者,转变为深度参与的“传承者”与“共创者”。他们既懂传统,能精准辨析唐宋服饰的形制差异,也善创新,会用游戏、动漫等载体重构传统文化叙事;既守初心,坚持文化传承的精神内核,也敢突破,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审美。青年以青春视角激活文化新表达,以行动担当扛起文化传承大旗,正在成为推动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力军”。

文化的长河奔涌不息,从不是单一维度的流淌,而是“守正”锚定航向、“互鉴”拓宽河道、“青年”注入活水的交响共鸣,三者拧成一股强劲的时代合力,共同推动这条文明长河奔腾向更辽阔的未来,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持续释放深沉而持久的力量。(杨林镇 张玉)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