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人民幸福生活深入人心落地见效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奔赴幸福生活的崇高使命,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的朴素情怀,有条件、有义务、有责任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气魄、担当实干的姿态、攻坚克难的韧劲为党分忧、为人民工作、为群众办事,脚踏实地把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转化为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可触可感的幸福生活,切实推动党在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为人民服务事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实效。
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校准为民服务的“导航仪”。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巷陌,多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实地了解,多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伸出援手,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亡羊补牢,把群众当家人、当亲人、当朋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既要听得进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得进群众的刺耳言,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硬指标”,始终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己的履职清单,雷厉风行抓落实,满怀激情干事情,脚踏实地创伟业,一项一项地分解,一步一步地展开,一件一件地落实,切实把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作为具体工作的“靶向点”,当好党的政策“扩音器”、民情诉求的“传声筒”,让党的惠民政策精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在其位、尽其职,竭其力、建其功。
激发敢闯敢干的活力,点燃先行示范的“动力源”。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一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敢为天下先”探索者、先行者。党的各项工作最终落点在基层一线,智慧的火花往往来自广大一线。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各级组织和部门要紧贴本地本部门实际,打破惯有思维定式,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改革者撑腰、为敢于创新者鼓劲,让党员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敢于冲锋上阵啃硬骨头。要鼓励和动员基层党员干部在严格遵循党中央政策法规的大政方针下,进行创造性工作转化和创新性实践发展,鼓励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让“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与顶层设计的指引有机融合,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培育更多硕果试验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深耕攻坚克难的沃土,历练一抓到底的“金刚钻”。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需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眼下,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考题、共同富裕的大课题,党员干部要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硬本领,下够深入一线解剖麻雀的调研功夫,铆足一鼓作气“拧螺丝”的持续韧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死决心,深耕重点难题的实践沃土,让攻坚的意志熔铸于日常,让克难的智慧扎根于实践,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攻克,既要像新农人那样用智慧农业激活广袤土地那般创新思维,又要像大国工匠那样打磨精密部件般精益求精;既要在卡脖子的重要领域敢啃硬骨头,也要在基层治理中善解千千结。同时,要完善问题发现、解决、反馈的一体化措施,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实行台账管理、限期办结,用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喜笑颜开的幸福指数。
优化督查考核机制,织牢奖惩问责的“制度网”。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保障。要深化基层减负措施,引用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改革提升政务服务互联网+效能,大刀阔斧砍掉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检查、考核,让基层党员干部把有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解难题、促发展上。优化督查考核办法,纠正过度依赖材料督查、表格考核的倾向,践行“四不两直”方法,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把群众口碑、发展实绩、清正廉洁作为首要的考核依据。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举措,推广奖惩问责双重制度,对敢于担当、狠抓落实、实绩突出的给予褒奖或重用,对不担当、不作为、落实不力的予以诫勉提醒或追责问责,让干得好的有奖励、干得差的有鞭策,构建起人人尽责、人人争先的比学赶帮超氛围,使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深入人心、见诸行动,让惠及人民群众的好政策成为可感可及的及时雨、甘泉水,共同绘就起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锦绣新画卷。(李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