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镌刻永恒,青年当以净化自我
当历史的聚光灯打在新时代中国阔步前行的身姿上,“中央八项规定”这五个字已不再是单纯的党内法规名称,而化作一道劈开沉暮积弊的凛冽闪电,一场涤荡官场痼疾的酣畅春雨,一个昭示执政党返璞归真、重铸形象的雄浑宣言。对于青年党员而言,这场直抵灵魂的作风洗礼绝非一阵风式的过场,而是一座蕴藏党性真谛与使命原力的精神富矿,一次校准人生航向、强化政治筋骨的绝佳契机。
八项规定精神内核中奔腾着“治党必严”的钢铁逻辑。古训有言:“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八项规定以雷霆之势直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腐败”,其深层用意远超具体行为纠偏,实则是要斩断特权思想脐带,防止“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政治悲歌响起。青年党员思维活跃却易受糖衣炮弹侵蚀,价值观塑形期一旦沾染“小节无碍”的麻木,便会滑向“大节必失”的深渊。学习教育由此成为一剂政治清醒药,作风问题无小事,一粒饭粘、一杯酒沫、一次逾矩,都可能成为党性大堤的蚁穴。唯有将“严”的主基调内化为日用不觉的敬畏,方能在乱花迷眼中守住内心清明,在风险考验前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八项规定价值坐标的圆心始终定格于“人民至上”的赤诚情怀。八项规定剑锋所指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实质是横亘在党心与民意间的一堵无形之墙。那些走秀式调研、文山会海、过度留痕,不仅损耗行政资源,更深层危害是冰封了鱼水深情,钝化了党对人民急难愁盼的感知神经。青年党员多从“家门”直通“机关门”,若久坐办公室则易滋生“官气”,疏离地气。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恰是一趟“寻根之旅”,它迫使我们挣脱事务主义茧房,将双脚扎进泥土,倾听市井喧嚣中的叹息与期盼,将民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党员的“履职清单”。这种“近民”不是姿态表演,而是情感皈依与价值重塑——唯有真正读懂“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青年党员的奋斗方能注入不竭动力,我们的工作才能赢得那比黄金还珍贵的民心所向。
八项规定实践导向中凝结着“实干为要”的朴素哲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项规定大力整饬“虚”风、鼓荡“实”气,其矛头直指一切徒耗资源、不解决问题的表面文章。它崇尚的是一种简洁高效、求真务实的行动美学,能开短会绝不开长会,能发短文绝不搞长篇大论,能解决问题绝不搞形式应付。这对于思维活跃、渴望建功立业的青年党员而言,无异于一场方法论革命。它启示大家,真正的价值不在方案多么精美、口号多么响亮,而在是否破解了发展梗阻、增进了民生福祉。青年党员当以此为炬,摒弃骄娇二气,在改革深水区、发展前沿地、基层第一线,以“钉钉子”精神将蓝图钉牢于现实,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诠释忠诚,把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汇入民族复兴的浩瀚江河。
青年党员于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中所汲取的,实为一种人民至上的赤诚、一套实干争先的方法。这份精神馈赠,胜过万卷空洞说教。当规矩意识流淌为血脉深处的文明基因,当为民奉献成为灵魂高地的永恒律令,当实干担当化作青春生命的雄浑底色,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便真正握紧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锁钥,必将以干净挺拔之姿、奋发有为之态,在中华大地书写下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乐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