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健康“四建设”用“八度”回应群众期盼
面对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用服务温度回应群众期盼,用学科建设的“深度”与“高度”、人才梯队建设的“厚度”与“锐度”、精细化管理的“精度”与“广度”、服务模式创新的“广度”与“温度”,让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强学科建设的“深度”与“高度”。学科分类目前正处于高度分化的阶段,部分学科向纵深化、精细化方向持续分化,同时各学科交叉融合,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科建设的理念和战略被日益重视,学科已经成为医院组织的细胞、活动的载体、管理的基石,是医院的灵魂和命脉。在当今医院院长任期较短、更替频繁的体制下,医院管理者要有事业责任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坚持团队、基地、项目、成果一体化建设思路,深度推进重点学科与重点团队、重点人才、重点平台基地、重大项目的融合发展。
注重人才建设的“厚度”与“锐度”。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但部分医院经济基础薄弱、学科建制不全、人才匮乏、基础医疗条件仍然较差,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要精准引才,搭建专家柔性引进人才平台,健全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引进一个专家、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个医院或学科”的良好局面。要精妙用才,稳步推进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制定临床能力评价指标,建立多元评价、晋升等机制,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精诚“留才”,坚持党管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实施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点对点常态化联系高层次人才;建立网上办事大厅,构建“数字+人才”服务新格局。
提升管理建设的“精度”与“广度”。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中,医院必须本着严肃的态度,不断开拓精细化运营的领域,以推动建设管理的全面发展。医院管理要精细,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流程、人力资源、物资采购、后勤保障等进行全流程、全要素的精细管控。特别是要关注各科室的CMI值和DRG情况,将其作为评价科室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引导科室主动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病种结构,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管理要精细到每一张处方、每一次操作、每一次服务,让患者感受到专业、高效、温暖。
优化服务建设的“广度”与“温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医院不仅是疾病治疗的场所,更是患者寻求健康、获得关怀的港湾。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医院人文服务建设已成为提升患者满意度、优化医院形象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合理的医院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建立健全服务监督、评价、考核机制。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开通网上预约挂号、自助缴费、电子病历等手段,简化就医环节,打通医院间信息壁垒,将能共享的基础就诊信息、评估建议信息、检查结果进行互通互联,减少重复检查、重复付费,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利益,提升患者满意度。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建立医生考核和激励机制,强化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江西鹰潭市中医院、桂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