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三座大山”,让实干者轻装上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破解基层负担难题、推动干部实干担当提供了制度遵循与行动指南。基层是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文山会海”“痕迹泛滥”“责任甩锅”等“三座大山”,不仅消耗基层干部精力,更阻碍治理效能提升。为基层减负既是破除“顽瘴痼疾”的攻坚之战,也是保障政策落地、服务群众的持久之战。唯有聚焦“三座大山”精准发力,才能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回归实干,切实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破“文山会海”之山,为实干腾挪时间空间。当前,部分地区仍存在文件冗余、会议扎堆的问题:有的文件内容空泛、重复部署,有的会议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导致基层干部陷入“以文对文、以会对会”的循环,挤占了下基层、解民忧的时间。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需从源头严控文件会议数量——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能合并开、线上开的会议坚决精简;同时提升质量,文件要突出针对性、指导性,会议要聚焦问题、明确举措。各级领导干部更需带头转变作风,不把“发文开会”等同于“工作落实”,让基层干部从“案头”走向“地头”,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破“痕迹管理”之山,让实干回归本质核心。痕迹管理本是规范工作、压实责任的手段,但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异化为“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有的要求“事事留痕、处处拍照”,有的检查只看台账厚度、不看工作实效,迫使基层干部花大量时间“造材料”“补记录”,陷入“为痕迹而痕迹”的形式主义陷阱。破解此困局,关键是树立“实绩为要”的导向:减少不必要的留痕要求,不将“台账完整”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完善评价体系,通过现场走访、群众评议、实绩核查等方式,检验工作成效。唯有让“痕迹”服务于“实干”,而非凌驾于“实干”之上,才能让基层干部专注于为民办实事、推动发展,真正实现“干在实处、绩在实处”。
破“责任甩锅”之山,为实干筑牢权责根基。痕迹管理本是规范工作、压实责任的手段,但在实践中,部分地区异化为“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有的要求“事事留痕、处处拍照”,有的检查只看台账厚度、不看工作实效,迫使基层干部花大量时间“造材料”“补记录”,陷入“为痕迹而痕迹”的形式主义陷阱。破解此困局,关键是树立“实绩为要”的导向。要减少不必要的留痕要求,不将“台账完整”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完善评价体系,通过现场走访、群众评议、实绩核查等方式,检验工作成效。唯有让“痕迹”服务于“实干”,而非凌驾于“实干”之上,才能让基层干部专注于为民办实事、推动发展,真正实现“干在实处、绩在实处”。
“减负不是减责,松绑更要实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核心目标,是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束缚中解脱,以更饱满的状态投身实干。破“三座大山”不是终点,而是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起点。唯有持续深化制度改革,完善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治理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才能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责、赋能更增效”,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实事,让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成效切实惠及广大群众。(南昌市西湖区桃花街道、秦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