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中的午夜“诊脉人”
凌晨两点,当城市沉浸在睡梦中,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南车辆段向塘西运用一车间列检作业场中却依然灯火通明。一列列满载电煤的列车静静停靠在股道上,等待着出发前的“体检”。此刻,该车间二五场四组的的货车检车员胡华斌手持检车锤、头戴安全帽正在车底穿梭,对这些车辆进行“诊脉”。
夏天的夜晚又闷又热,车底温度高达40摄氏度,常常检修一趟车工作服就可以拧出水来。“叮当、叮当……”检车锤敲击在车轮、车钩上发出的清脆声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胡华斌猫着腰,半蹲在轨道间,目光仔细地扫视着每一个零部件。他的检车锤时而轻敲螺栓,时而划过闸瓦,通过眼睛和声音判断每个配件的状态。“我们就像给货车看病的医生,任何‘病症’都不能放过。”他说着,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
51岁的胡华斌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3个年头。每晚,他要检查上百节车厢,弯腰、下蹲、敲击、观察这样的动作要重复上千次。“最考验技术的是发现那些隐蔽的故障。”胡华斌指着铆钉说,“比如检查铆钉时,我们要先观察冲击座有无撞击痕迹,再用检车灯看铆钉是否有转动的痕迹,再用检车锤敲击听铆钉的声音。”这门“听音诊病”的绝活,需要多年经验积累。班组的青工说道:“胡师傅是我们班组的故障达人,他经常能听出我们听不出的差异。”这些隐患如果不及时排除,在列车运行中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早上8点,太阳已经高悬,将炽热的光芒洒在铁轨和车厢上,胡华斌完成了这个晚班最后一躺车的检修工作。看着列车缓缓驶出编组场,他摘下安全帽,露出欣慰的笑容。又是一夜无眠,但想到成千上万吨货物将安全抵达目的地,他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陈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