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美丽江西>

心系乡土 情连万家——乡镇干部当以“人民心”为履职之基

2025-09-16 16:37

来源:中国网美丽江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以人民的心为心”,不是书斋里的哲学命题,而是乡镇干部脚下沾满泥土的实践课题。广大乡镇干部要以“绣花功夫”办好民生“关键小事”,让幸福触手可及,为人民美好生活筑牢根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读懂“人民心”,需沉入基层“听真音”。乡镇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感知民情的“毛细血管”。数字化转型时代,微信群里消息闪烁,但屏幕永远替代不了面对面交流的温度。乡镇干部要既会用"网线"联系群众,更善于用"脚印"丈量民情,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民心所向。清晨的田间地头,傍晚的农家院落,都是了解民情的第一现场。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只有挽起裤腿走进田埂,和老乡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感知最真切的脉搏,才能听到最真实的民意,感知最真切的民心。

温暖“人民心”,需解决诉求“办实事”。群众的“急难愁盼”清单,就是我们的履职尽责清单。群众的事情,往往具体而微:可能是灌溉水渠年久失修,可能是留守老人吃饭不便,也可能是惠农政策理解有偏差。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真正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用在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刀刃上。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硬骨头”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和啃硬骨头的韧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一抓到底、务求必成。

汇聚“人民心”,需共治共享“聚合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协同共进的“大合唱”。新时代的乡村治理,不再是单向度的"管理",而是双向奔赴的"治理共同体"。我们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行"板凳议事会""村民茶话会",“禾场话事会”邀请乡贤、致富能手、返乡青年共同参与乡村规划。实践证明,当规划图纸铺在农家饭桌上,当村民用手指着自己房屋的位置提出建议时,产生的方案往往最接地气、最得民心。人民不仅是服务的对象,更是治理的主体。汇聚民智民力,方能画出最大同心圆。

乡镇干部的故事,是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当脚踏泥土、心系百姓时,便是"以人民的心为心"最好诠释,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在基层最真实的写照。这份朴素而坚定的情怀,正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新时代的鱼水新篇。(乐安县牛田镇人民政府、叶慧民)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