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探伤医生”:用坚守筑牢安全防线
“货车轮对的轮辋、车轴这些‘筋骨’,经长年累月的运行磨损,内部和表面极易出现裂损,这些隐患藏得极深,肉眼根本无从察觉。”南昌南车辆段鹰潭检修车间探伤班组职工马辉标和刚来工作不久的李鑫说道。
在他看来,探伤工作就如同内科大夫给病人做“B超”,需借助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机等专业设备,再辅以精细的手工操作,对轮对、车钩等关键部件进行全面“体检”,精准捕捉那些隐匿的内部缺陷与裂纹。“这道关口要是把不住,让‘带病’货车出库,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列车事故。”
马辉标所在的探伤班组,肩负着货车零部件无损检测的重任。他们熟练运用磁粉、超声波、渗透等多种探伤技术,像“侦探”般排查着零部件近表面及内部的每一处隐患,为铁路运输安全筑牢第一道屏障。
探伤间内,特制灯光聚焦在待检的轮对上。马辉标聚精会神始终保持着俯身弯腰的姿势,在荧光磁粉探伤机旁专注地忙碌着。刚刚从货车上拆卸下来的轮对,正等待着他的“问诊”。只见他精准操作设备,将荧光磁粉均匀喷洒在轮对表面,随后便俯身凝神,密切观察磁粉的分布状态。为了杜绝漏探,他必须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身体缓慢且匀速地向一侧移动;遇到轮对的关键部位,还要微微勾着脑袋,反复调整查看角度,生怕错过任何一丝异常。
“一旦部件存在裂纹,磁粉就会在裂纹处聚集,用紫光灯一照,就能看到一条清晰的细小磁痕。”马辉标一边紧盯轮对,一边介绍道,“这活儿全凭精细,半点儿马虎都容不得。”常年从事这份工作,长时间弯腰查看早已成为常态,“每天下班回家,腰都酸得直不起来,但一想到能守住轮对安全,这点累根本不算什么。”
在多年的实践积累中,马辉标摸索出一套“净、校、熟、细”的四字工作法:“净”是保证检测环境与部件洁净无干扰,“校”是检测前设备校验,“熟”是熟练掌握各类部件探伤技巧,“细”是秉持细致入微的检查态度。这套实用的工作法在班组内迅速推广,职工们纷纷效仿学习,使得班组的漏检漏修率持续下降,用专业与严谨守护着铁路运输的安全命脉。(黄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