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说”到“传奇”,仙女湖的文旅蝶变之路
“一湖碧水映仙踪,千年传说焕新容。”在江西新余,仙女湖以“七仙女下凡”传说为笔,绘就了一幅从“传说”走向“传奇”的文旅壮美画卷。
“破圈”创新,让传统“潮”起来。“非遗焕新夜”上,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夏布绣的针脚;“次元幻想夜”里,国风舞蹈与cosplay碰撞出跨次元火花。仙女湖的七夕活动,用“沉浸式体验”打破文化隔阂,让千年传说“活”在年轻人的镜头里、游戏中。超八成参与者是18至30岁青年,印证了“老故事”也能讲出“新潮流”。非遗传承人从幕后走到台前,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的生活方式。这种“破圈”,是传统与现代的“代际对话”,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
“扎根”民生,让经济“暖”起来。“177元消费券带动2800万元消费”——仙女湖的浪漫经济,一头连着文化传承,一头牵着民生温度。文旅消费券精准串联“吃住行游购娱”,民宿老板笑称“客房提前半月订满”,餐馆里“鱼头饺子汤供不应求”。从“仙女花车”巡游到“嗦螺大赛”欢笑,从城区潮玩到乡村民俗,全域协同的布局让浪漫经济“遍地开花”。印证了一个道理:文旅融合不是“烧钱游戏”,而是“民生工程”——只有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文化的生命力才能更持久。
“共生”生态,让发展“绿”起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仙女湖得到最鲜活的诠释。从单一水库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从“坐船绕湖一圈”到“深度体验三天”,变的是业态,不变的是对生态的坚守。80.7%的森林覆盖率、国家Ⅲ类水质,让“清澈”成为最动人的名片。高端民宿、艺术园区、户外营地……百座岛屿从“可看”变“可玩”,全域旅游的“大仙女湖”理念,让游客“引得来、留得住”。今年1—7月,579.8万人次游客、5.53亿元收入,数据背后是“生态+文化”的乘数效应。
从“传说”到“传奇”,关键在“人”。仙女湖的蝶变,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哲学。金婚夫妇传授“相处之道”,77对新人身着宋服举行集体婚礼,线上700对新人隔空祝福——文化传承需要仪式感,更需要“人”的参与。当游客在婚姻登记处拓印婚书,当村民在餐馆里笑迎宾客,当年轻人在非遗工坊触摸传统,文化便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大地的“生命之树”。
“一湖传奇,千年未央。”仙女湖的文旅蝶变,是创新思维的生动实践,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是民生情怀的深刻体现。当文化“潮”起来、生态“美”起来、全域“活”起来,一湖碧水,便能淌出乡村振兴的“幸福泉”;一个传说,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金名片”。
仙女湖,这片碧波荡漾的湖水,必将书写更多属于新时代的“传奇”。(姚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