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美丽江西>

青年干部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担当实干、奋勇前行

2025-09-19 15:27

来源:中国网美丽江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基层青年干部鼓舞精气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伟大抗战精神不是单纯的历史符号,而是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的行动指南,是破解治理难题、服务群众的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民生服务的最前沿,广大基层青年干部更需以伟大抗战精神为炬,在实践中践行初心,在奋斗中彰显担当。

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扎根基层守初心。抗战时期的爱国,是杨靖宇“腹中满是草根仍拒降”的忠贞,是左权“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壮烈。而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的爱国,则更多的是把“国之大者”嵌进“民之小事”的坚守。爱国情怀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表现:是帮助留守老人认证养老资格时,趴在炕头反复演示手机操作的一份热情;是为返乡青年对接创业补贴时,跑遍多个部门整理“政策清单”的一路奔波;是暴雨夜排查危房时,挽起裤脚蹚过积水的一种果敢。他们的“爱国”,不在流血牺牲、豪言壮语里,而在为民解忧、无声付出中。这是青年干部“国之大者”最生动的基层注脚,也是“匹夫有责”最质朴的时代表达。

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攻坚克难敢担当。抗战时期的英雄气概,是平型关大捷里战士们“挺着刺刀冲上去”的无畏,是台儿庄战役中“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坚守。而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的英雄气概,是面对“硬骨头”敢啃、遭遇“拦路虎”敢闯的韧劲闯劲。基层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攻坚:面对村集体经济“空壳”困境,不是“等靠要”,而是挨家挨户调研果树茶树种植、牵头成立合作社等“实事”“要事”,让一片片“荒山”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面对邻里矛盾“老大难”,不是回避推诿,而是坐在群众炕头听诉求、用“情理法”解心结,让“疙瘩”变“和睦”。在没有硝烟的基层战场上,同样需要一大批“不畏困难”“血战到底”的热血青年干部,在基层广阔的舞台上书写“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矢志奋斗促振兴。抗战时期的必胜信念,是延安窑洞油灯下“持久战”的清醒,是缺衣少食时“正义必胜”的乐观。而新时代基层青年干部的必胜信念,是面对挫折不低头、遭遇误解不退缩的乐观向上精神。基层工作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而是充满困难与挑战的:推动土地流转时,有村民质疑“会不会丢了地”,青年干部要一遍遍拿着账本算“流转收益账”,用数据和实际收益获得群众的点头支持;组织技能培训时,响应者寥寥,青年干部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把一堂堂空洞的“理论课”变为一趟趟“田间实用技能实操课”,用实际技能收获群众满脸笑容。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和精神把“村民不理解”当做“沟通的起点”,把“项目遇瓶颈”变成“创新的契机”,通过青年干部这份“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最坚实的脚步。(稿件来源: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勒功乡人民政府 汪诚彬)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