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 向上成长:乡镇年轻干部当躬身乡村建设
广袤乡村,既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亦是发展稳定的坚实根基。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嘹亮,这项伟大事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沉下身、扎下根,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青春与智慧。乡镇年轻干部作为直接服务基层、落实政策的生力军,其能否真正“躬身”入局,而非“身入心未至”,直接关系到乡村建设的成色与质量,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躬身是一种姿态:放下“书生气”,沾满“泥土香”。年轻干部大多从“校门”直接步入“机关门”,缺乏对农村复杂情况的深刻认知和应对实际问题的经验。要走出办公室的“舒适区”,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坐在老乡的炕头上,听乡音、解乡愁、识乡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褪去“书生气”,沾染“泥土香”,真正读懂农村的过去与现在,理解农民的所思所盼所忧。
躬身是一种方法:开展“深调研”,找准“真问题”。乡村建设千头万绪,情况千差万别,绝非凭一腔热情或照搬书本就能胜任。年轻干部要练就“铁脚板”的功夫,用脚步丈量民情,对村情民意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聚焦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沉下去解剖麻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唯有基于扎实调研做出的决策和行动,才能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躬身是一种担当:敢啃“硬骨头”,勇闯“新天地”。乡村建设并非一路坦途,常伴随着旧观念的交锋、利益的调整和难啃的“硬骨头”。“躬身”更是一种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的担当精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认准的事、定下的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同时,身处伟大变革时代,年轻干部还要勇于做开拓创新的“先锋”,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赋能乡村发展,如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电商助农、文旅融合等新路径,为传统乡村注入新活力,在攻坚克难和改革创新中展现青春价值,成就一番事业。
躬身是一种情怀:心系“万家灯火”,厚植“人民情怀”。“躬身”乡村建设的最高境界,在于内心油然而生、持续滋养的深厚人民情怀。乡镇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年轻干部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为农民群众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的具体实践中。要时刻心系百姓冷暖,常念万家灯火,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百姓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实实在在的事,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乡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乡镇年轻干部当以“躬身”为信条,在乡村这片热土上深深扎根、汲取养分,在实践的熔炉中淬炼成钢、成长成才。唯有如此,方能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韶华,不负人民期望,用奋斗和实干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乐安县牛田镇人民政府、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