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乡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艰巨。实践反复证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建设贯穿于乡镇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凝聚磅礴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引领乡村振兴,为实现乡村善治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铸魂强基,把稳前进方向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是工作的灵魂。乡镇工作首先要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乡镇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乡镇发展的清晰思路、务实举措和实际能力。
固本培元,建强攻坚桥头堡。“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乡镇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动各项工作前行,必须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要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积极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注重在致富能手、返乡青年、退役军人中发展党员,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堡垒坚固,才能有效落实政策、动员群众、推动发展,成为攻克艰难险阻的“前沿指挥部”。
锤炼队伍,打造担当先锋队。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乡镇干部和党员队伍是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注重实干、重视基层、看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其领导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本领。要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融合赋能,激发发展新动能。党建并非抽象的概念,其生命力和战斗力最终要体现在推动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上。必须坚决克服“两张皮”现象,推动党建工作与乡镇各项重点任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统筹资源,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网格化管理、党员责任区等做法,提升治理效能。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下沉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导党员带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通过精准有效的融合,使党建工作的过程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工作质效的过程。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乡镇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唯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地抓好党的建设,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从而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推动乡镇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乐安县流坑镇人民政府、王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