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美丽江西>

江西遂川:力量“沉下去”,治理“活起来”

2025-09-25 15:26

来源:中国网美丽江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前不久反映的农田灌溉问题,干部上门听诉求后,不到一周就协调解决了,现在浇水不用愁啦!”近日,福龙村村民张清云看着恢复畅通的水渠,难掩喜悦之情。

今年以来,江西省遂川县戴家埔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入户听诉、强责壮格、后备力量选育管用”三项举措为抓手,有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干部力量下沉、服务触角下延,勾勒出一幅既有服务精度又有民生温度的基层治理画卷。

入户听诉串起万家诉求

“不能等群众上门找,要主动敲门听诉求。”这是该乡干部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共识。为打破“干部坐办公室、群众跑乡政府”的壁垒,该乡构建“分片包联+精准走访”入户听诉机制,组织乡村两级干部100余人下村组、进茶园,以“拉家常”“屋场会”“板凳会”等方式入户走访。

在入户听诉过程中,乡村干部随身携带“民情记录本”,不仅记录群众反映的道路维修、饮水安全、养老服务等诉求,更同步收集对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形成“需求清单”;随后联动民政、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及村级组织,匹配“资源清单”与“责任清单”,明确解决时限与责任人,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全乡累计入户走访1.2万余次,收集诉求与建议974条,办结883条,办结率达90.66%。

七岭村鸟岩组因山区地势叠加雨水冲刷,通组道路出现下沉裂缝,出行安全风险较大。乡村干部入户听诉知晓后,立即上报乡应急管理办和县交通局,仅10多天便完成下沉路段修复;针对七岭村金鸡组多户村民反映旱季“用水难”的问题,乡村两级共同进行实地勘察,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打横井的方式取水,目前已解决21户村民旱季饮水难问题。

强责壮格提升治理效能

“治理效能好不好,关键看责任落得实不实。”该乡以“强责壮格优治理”为目标,推动治理责任从“模糊化”向“精准化”转变,让网格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服务群众的“灵敏触角”。

探索推行“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多名兼职网格员”的“1+1+N”治理模式,结合人口分布、村组区位等因素,优化设置30个基础网格,精心配备网格长13名、专职网格员30名、兼职网格员90名。其中,兼职网格员主要从返乡党员、致富能手、退休教师等群体中选拔,充分激活本土力量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今年4月,水东社区兼职网格员曾庆华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阡陌至沙湖路段出现山体滑坡隐患,第一时间上报乡级专职网格员,并协助设置警示标识、疏导过往车辆,用快速响应筑牢了群众安全防线。

为确保力量“沉得下、用得上”,该乡同步建立“四进网格”机制,推动乡机关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开展理论宣讲、调处调解、为民办事服务。同时完善责任体系,分类制定履职清单,实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抓手”。截至目前,已开展政策宣讲32场、化解邻里矛盾68起、帮办民生实事37件。

后备力量激活一池春水

“基层治理需要年轻人,要让有能力有情怀的人留下来、干起来。”戴家埔乡党委书记表示,针对村级组织“后继乏人”德问题,该乡从“选、育、管、用”4个方面发力,构建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育使用全链条体系。

明确“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发展能力强”三大标准,通过“群众推荐+党组织考察”的方式,重点从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筛选后备人才,目前共选拔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7人,平均年龄3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0.4%。41岁的致富能手王敏清,被推选为川桃村后备干部后,针对茶叶、箬叶、竹笋等农产品销路窄、溢价低的问题,发挥自身商业优势,与外地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线下线上双渠道销售,助力特色优质农产品“出圈”。仅箬叶一类,该村就出售鲜叶300多吨,销售额350余万元。

此外,该乡还建立“导师帮带+实践锻炼”双轨培育制度,由挂村领导担任“成长导师”,一对一传授工作方法,并安排后备力量参与村级事务,在矛盾调解、项目建设、基层党建等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对表现突出的,优先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或纳入党员发展对象。

目前,4名成熟可用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选调整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3名村“两委”后备力量调整为村党支部委员,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王一婷、李书哲)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