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能力成为岗位“基本功”
近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南车辆段组织开展2025年度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将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创伤包扎、气道异物梗阻处置等实用急救技能送入生产一线,覆盖多个车间班组,进一步提升职工应对突发状况的自救互救能力。
铁路车辆检修作业环境复杂,涉及高空、高压、高温及重型设备操作,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始终是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此次培训坚持“贴近实际、注重实操、服务现场”的原则,聚焦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急症与意外伤害,系统性强化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内容涵盖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两个环节,突出“黄金四分钟”救援理念,确保参训人员在关键时刻“敢救、会救、能救”。
在理论教学中,专业讲师围绕常见急症识别、心肺复苏操作流程、AED设备原理与使用规范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铁路行业特点,剖析典型急救案例,增强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实操环节则通过模拟人演示、分组练习、现场纠错等方式,确保每位参训人员都能规范完成胸外按压、人工呼吸、AED贴片与电击操作等关键步骤。针对创伤救护,培训还设置了止血、包扎、固定等专项练习,提升职工在机械伤害、切割伤等场景下的应急处理水平。
此次培训注重分层分类施教,根据不同岗位作业风险特点,合理安排培训重点。对于长期在检修库、股道等区域作业的职工,强化心肺复苏与AED使用训练;对从事登高、密闭空间作业的人员,则增加气道异物清除与应急疏散演练内容。同时,培训还向班组骨干延伸,着力培养一批掌握急救技能的“现场第一响应人”,在班组中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急救能力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次及时有效的现场施救,不仅关乎个体生命安危,也直接影响生产秩序的稳定恢复。南昌南车辆段将急救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体现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和“事中应对”并重的管理转型,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温度与科学严谨的安全理念。(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