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稳拆准守底线
在南昌南车辆段钩缓作业区,分解车钩是列车检修的第一道关键工序。这里没有轰鸣的自动化流水线,更多是人与配件之间的精细对话。每一次拆解,都关乎着列车连接的可靠性;每一处判断,都牵连着后续运行的安全系数。
车钩,被称为列车的“关节”,承担着牵引与缓冲的双重功能。一钩连两厢,既要承受数吨拉力,也要化解运行中的剧烈冲击。因此,每台车钩在入段检修后,必须完成彻底分解、全面探伤、精准修复。这个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钩体内腔结构复杂,零部件配合精密,锈蚀、磨损、变形等问题往往藏于细微之处。若拆解不到位、检查不彻底,隐患便可能随车上线。
为确保万无一失,钩缓组坚持“拆得净、查得全、判得准”的作业标准。职工们手持专用工具,逐项拆卸钩舌、钩锁、钩推铁等组件,动作看似重复,实则步步设防。拆解后,所有配件经清洗、探伤、测量三道关口,关键尺寸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任何一处超限或异常,都会被记录在案,进入修复或报废流程。整个过程如同“体检”,既查已病,更防未病。
近年来,随着货运增量行动持续推进,车辆周转节奏加快,检修任务日益繁重。面对压力,班组没有降低标准,反而通过优化工艺流程、细化作业指导书、强化岗位互控,将质量管控嵌入每一个操作节点。在实际作业中,推行“分解三确认”制度:确认配件状态、确认工具适用、确认操作规范。同时,建立配件流向追踪台账,实现从拆解到复装的全过程可追溯。
安全来自标准,更源于习惯。钩缓组注重日常养成,工具定置管理、作业区域划分、个人防护规范等细节均纳入日常考核。职工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手熟”经验——听敲击声辨裂纹、凭手感查配合间隙、看磨损痕判使用寿命。这些经验与规程相结合,成为保障质量的重要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设备不断升级,但核心环节仍依赖人工操作。这不仅因为结构复杂、空间受限,更因现场情况多变,需要人眼识别、人脑判断、人手处置。机械化替代不了责任心,自动化取代不了经验积累。正是在这种“人机协同”中,一线职工的专业价值得以凸显。
车钩分解虽是小环节,却是大安全的起点。它不显山露水,却始终守在风险前端。在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专注与坚持。每一次稳妥拆解,都是对规章的敬畏;每一回精准判别,都是对职责的践行。(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