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竹笋”何以漂洋过海
竹林摇曳,溪水潺潺。在抚州市乐安县的青山绿水间,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悄然走向了地球的另一端。
近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大会暨“一国一品”农业博览会现场,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国际贸易公司签订622万美元的“乐安竹笋”出口年度订单。
晨光初照的清晨,乐安县深山竹林里,顶着露珠的竹笋从地里被挖出,它们即将开启一段跨越重洋的旅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竹笋会成为欧洲超市里的高端食品,出现在日韩家庭的餐桌,成为美国消费者青睐的有机健康食材。
从乐安的深山到全球市场,一根根竹笋的远行背后,是生态底气、企业创新和政策护航的三重合力。
生态底气:绿水青山生金
“乐安竹笋”的漂洋过海,首先源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乐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达70.43%,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境内40万亩竹林连绵起伏,构成华东地区颇具规模的“竹海宝库”。
好山好水出好笋。“乐安竹笋”生长的土壤符合我国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甚至优于欧盟对农业用地土壤环境的要求。
数据显示,“乐安竹笋”核心产区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远低于标准限值。同时,乐安县的水质也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欧盟标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乐安得到了生动诠释——当地竹笋产业总产值超30亿元。
“乐安竹笋”不仅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在2020年入选中国首批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名录。截至目前,“乐安竹笋”品牌价值高达17.92亿元。
企业创新:科技赋能增值
竹笋能漂洋过海,也离不开企业的科技创新。
在乐安县,龙头企业江西广雅食品有限公司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先进的竹笋注冰速冻车间。这项技术让竹笋品质实现飞跃:新工艺采用极速冷冻技术,能在十几秒内将鲜笋锁定在零摄氏度以下,完美锁住笋刚出土时的鲜嫩口感长达数月。竹笋的pH值从5.2提升到6.0以上,产品口感更鲜爽,外观更鲜亮。这项新工艺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让每吨生产成本节约约700元,利润提高了10%。这一突破不仅打开了日本等海外高端市场,售价更提高了30%以上。
此外,该企业还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围绕速冻笋的后续加工展开研发,开发高纤维、低糖等功能性竹笋食品,将竹笋从“食材”拓展为“健康食品原料”。
企业从传统加工到科技赋能,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布局,让小竹笋实现了从“论吨卖”到“论克卖”的价值跃迁。
政策护航:政府筑巢引凤
竹笋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精心培育与政策支持。
早在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启动竹产业“千亿工程”,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省竹产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的核心目标。推动江西竹产业从“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跨越。
县委、县政府对竹笋产业的发展同样是不遗余力,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做强“乐安竹笋”区域公用品牌推动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3份核心文件,覆盖资源培育到精深加工全链条——从竹林提质、基础设施配套升级、精准信贷投放以及产业链配套发展等均提供专项政策支持。
政策红利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乐安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当地竹农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并提供技术指导提高竹笋品质。
目前,乐安县已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24.3万亩,年产鲜笋30万吨,全县共有规模化竹笋加工企业19家,电商企业200余家,加工业总产值超30亿元。“乐安竹笋”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7%,全省占比高达40%,年出口创汇超3000万美元。
如今在乐安县,竹笋采收期时,当地企业每天都能收购100多万斤,带动上千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一根竹笋,连接起田间地头与全球市场,也连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从林间到餐桌,从乐安到世界,这根小小的竹笋承载着中国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敖凡、邱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