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美丽江西>

别让“无效”热线“施压增负”

2025-10-20 15:51

来源:中国网美丽江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用好市民服务热线,完善群众诉求响应办理机制。对进一步加强市民服务热线建设管理,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有事拨打12345”的宣传普及,市民服务热线以便民利民、快捷高效赢得群众口碑。但近年来,频现超出政策范围、违背公序良俗、缺乏事实依据的诉求,挤占市民服务热线资源、消耗基层人力物力,成为干部肩上的新负担。如何杜绝盲目诉求、恶意拨打、无故滋扰、无理取闹等行为,构建规范合理的诉求表达秩序和矛盾化解渠道,成为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晾晒热线清单,引导群众形成正确认知。在市民服务热线上,部分群众对政府职能和工作流程缺乏了解,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理解为“可以满足任何诉求的个人服务”,认为政府就应该解决所有问题,一旦个人诉求得不到满足,就无端指责政府不作为。打造“不打烊政府”,既保持热线温度,不推卸责任、削弱服务,又坚守行政原则,守住“有限政府”的边界,提供可持续、普惠性的热线服务,形成健康有序、理性智慧的社会治理生态。市民服务热线再好用,也有职责边界、办事底线和压力载荷。需要加强宣传引导,让群众了解市民服务热线的受理范围、投诉效力、运转机制,在使用热线时秉持认真负责态度,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对“越界”诉求进行细化,明确认定标准和情形、特征、表现,列出不合理诉求清单,定期晾晒,直观告知群众哪些是不该由政府解决的。只有正视并解决市民服务热线滥用带来的问题,才能维护和运转好这根“民生线”。

完善审查机制,帮助基层减少无效信息。市民服务热线面对群众诉求“来者不拒”,不作区分、原汁原味转交相关单位或属地,虽然是对群众负责,但也是对接办单位的不负责。面对“越界”诉求,不能简单“甩锅”给职能部门,更不能“打包”丢给基层。需要建立群众诉求筛选机制,安排熟悉政策法规、了解社情民意和具备心理疏导能力的工作人员,针对不同情形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优化转办流程制度,制定诉求登记、分析研判、分级处理、结果反馈等环节的标准化程序,明确操作规范和时限要求。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既避免合理诉求被不合理的操作置于“越界”范围、不予解决,也防止不合理诉求被“囫囵吞枣”转交办理、浪费资源。对于超出受理范围的诉求,采取“现场办理”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释政策法规,给予合理化建议,让来电群众心服口服。唯有明确“能办”与“不能办”的界限,才能让接办单位有的放矢、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规范量化考核,推动热线回归为民导向。对市民服务热线办理情况设置回应率、时效性、解决率、满意率等考核指标,本意是倒逼接办单位回应群众诉求,提高接诉即办效率。但在考核压力下,基层干部面对“越界”诉求,陷入办与不办的两难境地。如果不办,影响群众满意率和考核排名。为了考核结果,不管诉求合理不合理,只能想尽办法满足群众要求,耗费大量精力解决投诉。考核指标不是数字游戏,不能只看诉求办理满意度。针对考核指标过度强调“满意率”“办结率”、导致基层疲于应付的现象,需要完善考核机制、优化指标细则,在考虑引入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适当增加“问题解决实效”“重复投诉率”指标,降低“满意率”权重,让市民服务热线真正发挥实用功效。要鼓励基层接办单位采取更为灵活和人性化的措施,有底气对一些“不着调”的诉求说“不”,将有限精力真正用在解决群众急愁难盼的“刀刃”上。(南昌市委组织部、邓全生,西湖区委组织部、王琼玉)

【责任编辑:君君】
返回顶部